摘要: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,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。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,是内心情感的流露,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,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。
关键词:语文教学;培养学生;人文精神;人文关怀
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,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人文关怀,从这意义上谈也可谓是我们语文课的灵魂。
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关心自己生存状态的前提下,去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,并且努力提高和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。如果说科学精神追求的是“真”,那人文精神追求的就是“善”与“美”,它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要充满人文关怀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比显得更理解人、关心人、爱护人。人人献出一片爱,整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。
一、人文精神培养具有迫切性
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。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,教孩子如何做人,如何关爱他人,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如今的小学生,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,大都以自我为中心,容易形成自私、自傲、固执、不合群等性情,更有甚者,走上犯罪道路。为此,国务院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。由此可见,从小净化孩子们的心灵,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了当务之急!针对实际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,结合教学内容,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,指导学生去了解、认识、思考、联想,从而学习和借鉴。比如教材中的诗、词、文、赋、小说等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,道德、风俗、礼仪文化、建筑、音乐、工艺文化等,内容十分广泛。教学中,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,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,了解其丰富和悠久,久而久之,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,认识其价值,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。
二、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灵性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: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,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。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:“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。抽掉人文精神,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,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,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。”是啊,“人文性”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。离开人文性,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,丧失人性的魅力,枯竭生活的源泉,毁灭艺术的创造。那么,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,我认为应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,陶冶人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,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。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,是内心情感的流露,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,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。如课文《妈妈的帐单》,教师先以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《烛光里的妈妈》创设情境,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,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,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,在对彼得和妈妈的帐单比较后,明白尽管彼得的妈妈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,但帐单上都 0芬尼,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,伟大的,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!教师接着引导“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,其实,又何止小彼得的妈妈呢,我们在座小朋友的妈妈,肯定也是这样用绵绵不断的爱陪伴你们长大的是吗?”“那么,此时此刻,假如日夜为我们操劳的,我们最亲爱的妈妈就站在我们的面前,你最想干什么?”“一句真诚的祝福”、“一个热情的拥抱”、“一杯浓浓的热茶”……在那一刻,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,但内心却是最真诚的!整堂课洋溢着“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”的人文魅力,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文情境中,显示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。
三、语文教学要不断探索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
1. 品词析句中悟到人文精神。
从语文本身的特点来看,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,和思想内容相互依存,密不可分的,孤立地进行思想教育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特点,无法完成语言文字训练这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。所以,语文教学要寓人文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,要在讲词析句中有机地渗透人文思想使学生悟道明理,陶治情操。
例如: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《小马过河》一文中,一些关键词句,对于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,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。如“深”、“浅”两个词就是关键词语,文章情节、人物的争论,就是围绕这两个词展开的。教学时,利用画中人物的对话巧妙地提出“深”、“浅”两个词,使他们弄懂得“深”与“浅”是相对而言的,又如通过“为难”是什么样子,要求学生读出为难的情感。通过对“为难”的理解学生不仅认识小马从小没有离开过妈妈,没有独立生活能力,遇事总是依赖妈妈的思想。通过“难为情”、“立刻”、“跑”、“连”、“收”这些词的理解,学生认识到小马遇事光听别人说,不动脑筋是不对的。从中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、想办法,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。
2.教学目标中凸现人文精神。
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,对语文知识能力通常较为看中。在确立教学目标时,总是把知识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来进行。翻开一份份教案都是偏重知识传授、能力的培养。一些人文性的审美、思品教育等目标及习惯目标,都成了其中的装饰与点缀。具体贯彻目标时又把这些人文性,体现人文精神的目标,顺带而过也不作检查、要求,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。
3.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。
我们要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方法,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,摈弃“目中无人”、“满堂问”的教育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:“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灌子,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”。这要求我们教师在积极引导下主动探究新知,共同研究新知,体现人文精神。首先,我们要尊重学生,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,活生生的个体。从人格上尊重学生,课堂教学中,教师从语言行动都要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。尊重学生的回答,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,尊重学生的权益,不歧视侮辱学生,相信学生肯定会有发展……从学习上,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,主体参与学习过程,主体探究,共同合作,不以教师意志强加学生,把学习阅读真正当成对话的过程,吸引学生主动探求知识。
四、关注学生,凸现人文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,顾名思义,首先要把学生当一个“人”来看,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,并给予充分的信任。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、规范化的、单一的、一致化的课堂传授,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,关注并发展人性,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、健康的人格。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,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。学生的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,它带着生命烙印,涌动着生命的激情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,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。语文教学的人文性,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、感悟。体验过程、体验成功、体验乐趣;感悟真理、感悟真情、感悟文化。
五、为人师表,率先垂范
我们在考虑人文精神向学生渗透的同时,其实我们语文教师自身也需要渗透人文精神,需要锻炼我们教师离人文精神越来越远。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每学期不读一本文学书,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散文,很少有写下水文的,即使写了也是空洞无物。著名语文教师于渏说过“语文教师应是杂家,应是百科全书,应是实实在在弘扬人文精神的第一人”。而多读多写,即是成为杂家的基石。广泛的阅读、广泛的涉猎,读万卷书,下千字文,让书中的人文精神内化吸收,让人文精神走入自己每个细胞。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,不自觉地散发人文的光辉,你才能在教学中展示自己,为人师表。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教育,不断章取义,不生吞活剥,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榜样,从小树立人文、人情之光。
随机阅读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学科教育]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
- [学科教育] 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
- [学科教育]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
- [学科教育]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
- [学科教育] 谈钢琴基本功训练中的几个
- [学科教育] 在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上飞
- [学科教育]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
- [学科教育]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
- [学科教育]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提高数
- [学科教育] 开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
- [学科教育] 中学物理教法选择与优化策
- [学科教育]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举
- [学科教育]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
- [学科教育] 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因材施
- [学科教育] 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我
- [学科教育]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